首页 专题网站 任其龙:学习二十大,展望新征程——以教育、科技、人才筑牢强国之基

任其龙:学习二十大,展望新征程——以教育、科技、人才筑牢强国之基

发布时间:2023-03-08 11:06:58 浏览次数:550

党的二十大是承前启后、再铸辉煌的一次盛会。党的二十大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蓝图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发布了动员令和任务书,要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有力回答好强国建设科技何为的重大命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科技力量、作出更多科技创新的实质性贡献。

走过百年初心依旧,奋斗百年风华正茂。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高屋建瓴、气势恢宏、思想深邃,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振奋人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催人奋进。对于一线的科教工作者而言,特别受到鼓舞的是,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合并一章集中阐释,并提升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高度,明确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

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两个加快进一步彰显了党中央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高度重视,进一步显示出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科技创新的紧迫性。作为新时代科技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如何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增强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如何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都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结合本人自身工作经验,我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是要聚力人才引领发展,为科技强国建设提供支撑。首先是要注重平台牵引。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要通过建设人才高地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基于此,本人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依托浙江大学教育、科技、人才优势与衢州市四省边际区位优势打造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这一校地合作平台,全面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奋力打造原始创新重要策源地、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先行地、科技成果转化最佳地、创新人才高地示范区。致力于用大平台、大项目、大团队吸引人才、培育人才,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更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造就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目前,浙大衢州研究院已吸引浙江大学25个科研团队的54名教师入驻衢州,包括多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人才,招录具有博士学位的全职研究人员144人,引进化工材料方向的多个院士团队,形成高端人才集群。再者是要营造良好环境。人才不仅要“引得来”,更要“留得住”,“用得好”。这就需要创造一个尊重人才、尊重知识,鼓励创新、鼓励合作,允许失败、宽容失败的环境,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规律,优化人才评价体系,为人才减负松绑,努力让人才享受良好待遇、受到尊重、拥有发展机遇。本人所建设的衢州研究院从上述理念出发,围绕不断健全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等机制,形成了较完备的管理制度,有效保障了各项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同时衢州市政府也以最大诚意、最佳环境、最优服务为广大英才筑梦追梦圆梦、实现人生价值保驾护航。最后是要强化工程教育立足新时代、面对新要求,需要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工程师培养模式,以高质量的卓越工程人才供给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聚焦“卡脖子”工程技术难题,密切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在学校、企业双向赋能的同时,让研究生置身于颠覆式技术创新与攻关中,培养学生赤诚奉献的家国情怀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高阶能力。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发挥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衢州分院的职能,每年培养数十位专业学位研究生,推动“项目制”培养模式的实施,引领教师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要聚力创新驱动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的使命担当,切实增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的使命感责任感,卡脖子清单转化为科技创新清单,努力实现更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突破成果切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见效。本人立足于科技创新强国目标,发挥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平台优势,化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创建浙江省高端化学品技术创新中心,以高端化学品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攻克卡脖子技术、抢占前沿技术制高点为使命,以提供技术创新孵化与成果转化服务为己任,以产学研协同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产业化为目标,打造高端化学品技术创新发展的策源地,争当攻克高端化学品卡脖子技术的排头兵,奋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目前研究院和技术中心已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实现了多个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新突破,产出了以等离子体技术和全氟聚醚新材料等为代表的一批标志性科技成果。

三是要聚力产业融合发展,提速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难题,从科技创新中寻找解决方案,强化高质量科技供给和高水平科技赋能,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与产业发展链条,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我们要以科技龙头企业为依托着力推进强链,对关键核心技术进行高效补链,以高附加值为目标大力支持延链。以本人目前正在承担的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项目“我国含氟化学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为例氟化工产品是“互联网+”、生命健康、航空航天、新材料等众多前沿领域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原材料,长期因核心技术缺乏、环境污染严峻等问题导致其发展受限,高端产品严重依赖进口。但可喜的是目前国内已有部分企业发展势头良好,整体水平显著提升,具有较大的国际影响力。后续可依托这些企业为主体,集聚优势力量,针对 “卡脖子”产品进行关键技术攻关,突破国外专利封锁和贸易限制。同时要贯通氟矿石、氟单体、氟材料、氟资源循环利用等各个环节,实现全产业链高效协同与联动,保障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

作为新时代科技工作者,我们要深刻领会新使命新任务,奋力书写赶考之卷,进一步增强科技报国的行动自觉,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奋力推动中国化工在新征程中走在世界前列、创造新的辉煌。